公司动态

拖欠工资,所有商店都关门了!又一家吸引中产

作者 |曾有为来源|品牌观察者(ID:Pinpaigcguan)简介:当“不良消费”退去,高端餐饮需要回归“价值缺失”的本质。 10月16日,这座融合英伦风格和态度的独栋别墅贴出了停业通知。 “由于租赁合同已到期,且建筑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经过慎重考虑,餐厅决定于2025年10月17日正式停止营业。” 这是陶然轩继今年7月关闭二沙岛店后又宣布关闭的门店。这也意味着这个连续多年入选米其林广州指南的老字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人会想到,来到这样一个黄金地段,可以将白鹅潭河尽收眼底,还有机会欣赏到无价的珍稀古董和文化遗产,比如一家餐厅,这可能是难得的机会。重在广州,也将落下。 陶然轩出道15年,获得多项荣誉,如今拖欠工资、负债累累。他于2010年开始茶饮店创业,涉足广州餐饮行业15年。匾额上的“陶然轩”三个字,意义重大。其作者为国画大师李雄才先生。 陶然轩可以说是广州必尝的老字号粤菜馆了。其中一家店位于美丽的沙面,另一家分店位于二沙岛。外观及内饰充满古典美 据说老板是一位古董收藏家,他用自己收藏的20%来装饰餐厅,满洲窗、屏风、红木家具、字画等,让整个餐厅古色古香,充满情调。 这里的气氛优雅独特,生产的产品在广州颇有名气,因此陶然轩获得了很多奖项。荣获最佳岭南名店称号,是国家五钻餐厅,连续7年入选“米其林精选餐厅”,还入选大众点评必吃餐厅50强,深受消费者喜爱。 幕后主厨是粤港澳十大名厨之一的肖卓恒。因此,陶然轩当时的产品只取千地之精华,以“健康第一,成分至上”为主题。 然而,在如此“高端”的环境和如此高级的厨师下,他所做的事情却是极其丢脸的。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晒出一张截图,显示陶然轩已经一年半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了。 仅过去一个月,陶然轩背后的运营主体——广州岭南汇陶然轩餐饮有限公司就大举进货。添加了42条已“执行”的信息。这个数字对于一家餐饮企业来说是相当惊人的。 事实上,陶然轩的疲劳程度已经被追踪到了。有网友表示,“周末晚上的晚餐时间,上座率并不低,不到10%。” 也有人表示,扒桃然轩关门的原因是,“当一家餐厅失去了食客的回味感和惊奇感,它就从目的地沦为另类”。同样的江景在二沙岛,在陶然轩等候的人比顾客还要好。而隔壁文立方广场的“二沙一号”和“香群酒店”每天都挤满了人,要等位子。社交平台上不乏对陶然轩的准确抱怨:“不提供服务,要收服务费”。 “又丑又贵,就这样的服务行为、菜品、效率,还好意思收茶桌费、服务费!” 它可以可以说,陶然轩的退出并非偶然。顾客的每一次用脚投票,都决定了未来的面貌。当消费者为高端餐饮的仪式买单时,他们的味蕾评判最终会撕掉所有错误的包装。无论江景多么美丽,无论装修多么精美,无论威望多么高,都低于消费者用语言所能衡量的“性价比”。 高档餐厅“关门潮”愈演愈烈。等潮水退去,你就会知道谁在裸泳。今年5月下旬,“史上最严禁酒令”实施。这场自上而下的政策风暴,对摇摇欲坠的高端餐饮行业造成了重大打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放缓规模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有人说,禁酒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事实上,新规只是加剧了行业洗牌。它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高端餐饮多年来隐藏的结构性病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高端餐饮应该具备三个方面:口味、场景、服务,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共识。 而一些因金字招牌而被视为米其林星级的餐厅,却陷入了装修“面子工程”的恶性循环,过度追求豪华装修和反抗,忽视菜品创新和功效,导致人均消费增加。当前餐饮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性价比”成为主要价值坐标。消费者决策逻辑发生转变从“品牌溢价优先”到“感知感知价值”。这种情况的结果是,人均单价500元以下的餐饮店增多,单价1000元以上的高档餐厅受到较大影响。 在这波消费分级浪潮中,中产阶级展现出了一幅矛盾而又真实的需求图谱——它不仅想要米其林式的仪式感体验,还要求人均消费300元以下的性价比,构成了“精致与经济”的消费悖论。因此,很多高端餐厅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此外,Z时代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这一代年轻人的“自耕农消费”特征也在倒逼行业变革。 想要取悦这群年轻人,不能只靠外在的“包装”。他们逐渐“脱离打着“米其林标签”、“洋厨”等噱头,注重菜品创新和原汁原味的体验。他们也更愿意为“感觉”买单,但受人尊敬的品牌很难理解年轻人想要什么“感觉”。《2023年中国餐饮情感消费白皮书》显示,72%的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治愈的感觉”多花40%的钱,而传统高端餐厅的年轻顾客占比高达39%,当消费者不再为无意义的品牌标签和刻意远离场景买单时,那些只希望用昂贵食材堆砌、具有差异化感的“高端”套餐的餐厅最终将在行业的深度洗牌中消失。 从“降维攻击”到重塑成本,高端餐饮的安全规则。对于注重“性价比”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随着“价格比”的提高,不少高端品牌也开始尝试调整策略。比如从价位入手,推出有效吸引消费者的套餐。2024年,米其林三星级餐厅新荣记推出了398元/人的“午餐套餐”,让不少消费者直呼“千元吃高感觉”、“超出预期的体验”。 另外,通过推出“第二品牌”,在保证与主品牌同等品质的同时,更年轻、更有效。长期人均单价在1500元区间的高端法式餐厅La Chansonnière,通过“Charcoal”子品牌进入了500-800元的价格区间。 拥有40年历史的品牌大东餐饮也推出了子品牌“小大东”,人均消费定在150元左右。这种“向下匹配”策略体现了行业的集体焦虑——需要维护质量底线突破增长瓶颈。高端餐饮品牌在价格与品质的平衡上玩得很精准。在需求下降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下,一些餐饮品牌通过升级产品能力,向“创造情感共鸣”深度转型,从强调“高端”转向强调“品质”。据新华日报报道,今年1月至5月,金陵饭店集团共举办各类美食推介活动13次,并赴意大利举办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增加菜肴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南京长江华邑酒店乃至酒店打造了“华乐雅雅聚会”社交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融入下午茶场景。南通滨江饭店也演化出家庭消费、文化体验等新局面,推出多种家庭套餐及亲子活动。船尾活动。还有通过渠道变革对消费环节进行数字化重构。比如,从今年1月大东入驻抖音到4月底,全国各城市门店直播间曝光量超过900万次。 其中,新客户订单占比90%,环比增长165%,并通过“文化输出+限时折扣”激活私域流量。 “主播”们由南通绿洲国际假日酒店独立培训,每周在抖音播出3-5场,单场销售额稳定在2万元左右。 “618”期间,直播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无论是高端餐饮还是连锁餐饮品牌,价格游戏都是短暂的。 “价格战”可以带来“抢夺”客户。这类顾客往往不诚实,哪里便宜就去哪里。餐饮是重复购买NG 业务。归根结底,优质服务和高端品质始终是餐饮行业经历周期的主要动力。高端餐饮只有回归产品本质,拥抱技术变革,重塑价值认同,才能超越周期,探索真正的“第二曲线”。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你的看法或意见,谢谢。 免责声明:个人创作,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发表,仅代表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